【基层样板】打造“五化五力”志愿服务体系赋能志愿服务新质力量

发布时间:   2024-05-13       浏览量:   2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会议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通过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建立“横向互动、纵向联动、辐射推动”的工作模式,打造“五化五力”志愿服务体系,赋能志愿服务新质力量。

建立更高标准的组织制度体系,示范化推动阵地建设,增强志愿团队组织力。学院团委强化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强基础、提质量、创品牌”为目标,建立更高标准的组织制度体系,通过成立功能型党团支部、实施志愿服务学生队伍普通会员-专业会员-核心会员三级遴选机制,形成由党员教师、青年博士、团学老师和优秀学生组成志愿服务人才库,增强志愿团队组织力。学院团委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站点布局,以电子科技协会、智能控制协会为志愿服务专业技能训练平台,以学院党团服务中心、校区梦溪农场以及共建单位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基地为志愿服务常态化实践平台,现已形成红色家电思政工作室、电子电力劳动实践基地、梦溪智慧农场等志愿服务示范基地,通过标准化建设、常态化服务,健全覆盖广泛的具有专业特点的、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示范化、可推广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此外,学院团委加强志愿服务人才队伍的激励保障,通过把志愿服务项目与“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把志愿服务时长的认定与第一课堂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相匹配,全程数字化记录第二课堂成绩单,放入毕业生档案,把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效果与发展入团、推优入党、评先评优结合,健全坚实有力的志愿服务支持保障体系。

创新更加专业的志愿服务形式,全面化推动项目建设,增强志愿服务科技力。学院团委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和集成电路专业优势,积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与“假日思政”社会实践、社区实践计划等活动融合,开展小而实、小而美的常态化服务项目。组织青年志愿者进企业,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提供电子设备的维护、检修和升级等志愿服务;深入农村,推广智能农业设备和技术,科普智能喷灌系统、无人机喷洒农药等现代科技助农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乡村振兴助力;深入科技馆等科普场所,组织青年志愿者担任讲解员和科普导师,向公众介绍移动应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交互式的志愿服务体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深入社区,以“满天星”家电维修进万家志愿服务团队为例,团队不断提升专业+志愿服务技能,已坚持43年,参与师生累计达到2000余人次,志愿服务超10万小时,累计维修电器12000多件。

培育更高水平的志愿服务人才,常态化推动专业化人才培养,提升团队成员战斗力。学院团委实施志愿服务人才“选苗育苗”计划,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基于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学院志愿服务队伍大多从电子科技协会和智能控制协会遴选出来。坚持“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组织志愿者加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增进群众感情,提高服务水平。为提升志愿服务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学院通过打造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开设电子电力劳动实践课程等,面向志愿服务队伍提供电路电器设备的培训课程和实训实践活动,纳入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帮助掌握正确的服务技能和方法,提高青年专业动手能力培养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完善项目团队的“传帮带”传承机制,通过“高低年级搭配”方式,专业老师定期指导,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强服务队伍组织建设,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新时代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023年,团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项,助力学校捧得“西门子杯”全国总冠军,实现安徽省此项赛事零的突破,其中92%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入职企业研发核心岗。

构建更立体化的宣传文化矩阵,思政化推动项目建设,增强志愿服务文化力。学院团委注重思想引领协同育人,充分挖掘志愿项目的思政元素,打造育人品牌,提升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线上,对志愿项目团队开展的志愿服务积极广泛宣传,每年利用团属新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团队中涌现的优秀学生和教师事迹推文100多篇。线下,把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体现到志愿服务工作的各方面,结合时代特点和青年学生特点,打造弘扬雷锋精神“四进”教育体系,以灵活的方式让雷锋精神全覆盖进班级、进课堂、进宿舍、进组织,每学年开展“四个一”志愿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包括:开展一次分享志愿服务交流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组织一堂弘扬雷锋精神的青春思政课,开展一次宿舍集体劳动实践活动、各级团组织开展一次专业志愿服务等。大江晚报、安徽日报、中青校园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我院志愿服务团队事迹百余次。


拓展更广范围的服务对象,合作化推动实践覆盖,充分发挥资源聚合力。学院团委以新形势下区域化党建团建要求为工作新思路,与学校附近的社区、街道、企业等单位实施党建团建共建。截至目前,已经签约共建单位23家,在万春街道、团无为市委、芜湖运达轨道交通公司等单位建立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基地,已联合开展“‘满天星’家电维修进万家”“‘沿途芜忧’轨道交通”“走近劳模 传承工匠精神”等专业+志愿服务50场,基本实现学院驻地企业有基地、市区有联络、社区全覆盖,共建双方互相学习和借鉴,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实现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将志愿服务活动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使志愿服务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有效,充分发挥资源聚合力,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团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价值引领,坚持实践育人,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的“组织力、科技力、战斗力、文化力、聚合力”,健全学院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赋能志愿服务新质力量,全面发挥青年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激发团员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文/图:卢洁、张亚暾;审核:李恒奎、周海林、迟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