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 2025年“乡村振兴实践营” 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3-11       浏览量:   137

各学院: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大思政”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推进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深化假日思政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实践思政课。学校决定开展2025“乡村振兴实践营”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思政引航 专业赋能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二、活动目标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优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组织各学院学生组建专业团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实践,在产业帮扶创新、乡村建设与治理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既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又发挥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实现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活动内容

1.产业帮扶与创新开展农业产业调研农业机械应用推广、农产品包装设计等,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市场精准分析与创新发展规划。

2.乡村建设与治理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开展环保宣传、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等公共服务提升活动助力乡村全面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四、活动实施

各学院须提前组建好由指导老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各1人)和学生负责人组成的核心团队,至少推报1个实践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实践调研(3-4月底)。校团委会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各学院赴实践地了解需求,确定实践内容和形式。

2.组织申报(5月)。各学院围绕活动目标,根据活动内容,结合专业优势,制定详尽、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明确实践目标、内容、步骤及预期成果填写《项目申报书》,报送校团委邮箱。

3.组建团队(6月)。各学院完成实践团队组建,坚持宁缺毋滥,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5人。

4.实践开展(71-820日)。各实践团队在暑期赴实践乡村开展7-10天的社会实践。

5.成果转化(821-930日)。各实践团队提交实践报告、实践视频及可落地方案,且相关成果中需体现思政元素,具体成果要求另行通知。校团委将与各实践地进行沟通交流,听取反馈,优秀成果推荐参加“挑战杯”等各类赛事。

五、相关要求

1.安全保障实践团队务必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实践前对成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购买必要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

2.宣传总结实践团队要积极做好活动宣传工作,及时记录实践中的精彩瞬间与典型事迹,通过新媒体平台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六、活动保障

1.政策支持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为各实践团队提供专业指导与协调服务,协助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资金支持学校将对立项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交通、食宿、材料费等开支。经费使用需严格遵守学校财务管理规定,确保专款专用。具体金额根据项目规模和实际需求确定。

3.表彰奖励活动结束后,学校将组织评选优秀实践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实践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校团委将择优推荐优秀团队、个人参评省级及以上荣誉。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2871276    QQ906655920


附件:项目申报书.docx


共青团安徽工程大学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