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暑期“三下乡”】人工智能学院赴棠梅社区开展“童心筑梦,携手成长”暑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7-21       浏览量:   11

为引导广大青年深入社区,7月14日-7月18日,人工智能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芜湖市棠梅社区开启“童心筑梦,携手成长”暑期公益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设计,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假期盛宴。


开幕式启航,老物件里触摸时代印记

活动首日,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在社区活动中心举行。开幕式后,“老物件里的时光故事”主题展拉开帷幕。老师精心准备了PPT介绍粮票、油票、老式算盘、搪瓷缸等“年代记忆”。“这张粮票是上世纪80年代的,当时买粮食必须凭票,不像现在随时能买到……”老师们们化身“讲解员”,结合老物件背后的时代背景,向孩子们讲述计划经济时期的生活场景。孩子们好奇地看着PPT上的内容,队员们辅助老师介绍,为每一个孩子解惑,同时参与到游戏中。在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作业辅导+手工实践,动手点亮科学思维

实践队员们分组开展作业辅导,针对孩子们暑期作业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巩固知识。在手工课上,“手摇发电机制作”成为全场焦点。在队员的指导下,孩子们一步步组装齿轮、连接电路、固定底座,当亲手制作的发电机通过手摇产生电流,点亮小灯泡时,活动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原来转动就能发电,太神奇了!”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动手实践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科学的乐趣,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协作能力。


防溺水科普,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在“防溺水安全课堂”上,实践队员通过生动的PPT演示、案例讲解和现场互动,详细讲解了溺水的危害、游泳安全常识、意外落水后的自救方法及他人溺水时的正确救援方式。“发现有人落水,能不能直接跳下去救?”“遇到抽筋该怎么办?”队员们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纠正错误认知。


活字印刷体验,笔墨间传承非遗文化

从“捡字”“排版”到“刷墨”“拓印”,一场“活字印刷术”非遗体验课精彩上演。实践队员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这项传统的印刷技术。当孩子们用自己排列的字模印出第一幅作品时,脸上满是成就感。“原来书本上的字,以前是这样一个个‘排’出来的!”实践队员借此讲解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历程与历史意义,让孩子们在墨香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拇指琴DIY,奏响快乐收官曲

“拇指琴制作与演奏”课程为五天的行程画上圆满句号。拇指琴音色清脆空灵,操作简单易上手。队员们先讲解了拇指琴的构造与发声原理,随后指导孩子们在琴身绘制图案、安装琴键。从打磨琴身到调试音准,孩子们全程参与制作,最终亲手奏响了简单的旋律。悠扬的琴声中,孩子们展示着五天来的收获——有作业辅导后的清晰思路,有手工制作的得意作品,有安全知识的牢固掌握,更有文化传承的懵懂感悟。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文化传承、安全教育、实践体验等多元形式,让社区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联合高校资源,开展更多此类公益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成长平台,让假期更有意义。

(文/图:苑雨露、田齐光;编辑:苑雨露;预审:李文江;审核:任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