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直属团支部,各校级学生组织: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三全六专” 育人实践,秉持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的宗旨,引领青年学子积极返回家乡参与实践活动,为家乡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寒假实践的育人作用,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开展“情系桑梓展新颜 青春建功正当时”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详细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情系桑梓展新颜 青春建功正当时
二、活动时间
2025年寒假
三、参加对象
全日制在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除以个人形式参与实践外,鼓励专业教师和专职团干部带领学生跨学校、跨年级、跨专业以多种形式组队参与实践。
四、活动内容
(一)情系家乡
1、传统文化体验和展示: 积极参与地方传统节日活动,亲身感受节日的浓郁氛围,如在春节期间参与写春联、贴窗花、守岁等传统习俗;深入学习传统手工艺,如亲手制作精美的剪纸作品,体验陶艺制作,学习编织中国结等;踊跃参与民间舞蹈或戏曲表演,如学习当地特色的民间舞蹈,像花鼓灯等;参与戏曲表演,如黄梅戏、庐剧等剧种的演唱或表演片段,传承和弘扬地方戏曲文化。
2、民俗文化探寻与记录: 深入乡间,广泛收集整理民俗文化资料,详细记录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如追溯当地某项传统手工艺的起源、发展历程、历代传承人的故事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采访乡贤能人,聆听他们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民间传说、传统习俗的由来等,从他们的视角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运用镜头捕捉家乡文化影像,从古老的建筑风貌到现代的城市景观,从传统的农耕场景到新兴的产业园区,全方位展示家乡的变迁历程、秀丽风景以及建设成就,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独特魅力,弘扬优秀文化。
参与学生从上述众多活动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拍摄并剪辑一段时长不少于4分钟的视频。视频要求分辨率较高,题目新颖,语言为标准中文普通话,字幕清晰准确,采用mp4/avi/mov 压缩格式提交参赛作品,不得提交直接拍摄的视频。提交作品务必统一命名:【情系家乡】专业班级***姓名***手机号***。
(二)认知家乡
为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与就业观,切实提升就业能力,增进对家乡的深入了解,积极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参与同学可自行选择开展以下活动:
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深入走访家乡的知名企业,参与企业认知实习,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经营模式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调研地方特色产业,分析其产业优势、市场竞争力、发展瓶颈及创新方向;参观城市文化设施,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感受家乡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科技发展水平。通过这些活动,深刻感悟家乡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分析家乡的经济发展形势,亲身体验家乡的就业环境,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有力参考。
参与学生需撰写一篇 3000-5000 字的社会实践报告,具体格式参考附件1,需包含1.精品图片电子版。数量:8 张以上;格式:jpg;大小:1024*768;带时间水印;以重命名文件的形式分别做简短的文字说明,2.调查问卷设计,3.查重报告(查重率≤30%)等相关支撑材料。提交作品务必统一命名格式为:【认知家乡】专业班级***姓名***手机号***。
(三)奉献家乡
学生应积极投身家乡志愿服务,在奉献爱心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乡人民解决问题。具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关爱老人活动:定期前往当地养老院或社区孤寡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下棋、读书看报,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整理衣物等,为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2、参与乡村环保行动:积极参与家乡的环保宣传活动,如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发放环保宣传手册等,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参与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河道、街道、公共场所的垃圾,植树造林,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3、协助社区基础工作: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人口普查、选民登记、社区安全隐患排查等基础工作,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增强社区治理能力。
4、助力留守儿童学习: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鼓励学生通过担任社区志愿者、参与村民议事会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如社区公共设施维护、邻里纠纷调解等,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6、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相关知识:通过实地走访和线上结合调研方式,与街道、社区及居民活动较多的场所等建立联系,开展宣传防诈骗知识、分析诈骗案例、讲解新型诈骗手段的实践活动,帮助居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诈骗识别能力、防范能力和处理能力。
学生可参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志愿服务(可不限以上所列内容),撰写一份2000-3000字志愿服务事迹,具体格式参考附件2,附上社会实践证明和每日工作记录图片(数量:10张以上;格式:jpg;大小:1024*768;带时间水印;以重命名文件的形式分别做简短的文字说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得少于一周。提交作品务必统一命名:【奉献家乡】专业班级***姓名***手机号***。
除以上三个专题实践外,各学院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政务、企业实习等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和自身潜力,在实践中锻炼综合素质,为家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材料报送
1.所有作品需要指导老师审核后提交,各学院团委在2025年2月25日前将各专题作品材料和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打包,发送至青年志愿中心邮箱3313253174@qq.com(张同学:18256545110)。邮件主题和文件请按“ XX学院‘情系桑梓展新颜 青春建功正当时’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材料”格式命名。
2. 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参与一个或多个专题活动,不限定参加专题数量。参赛作品必须为2025 年寒假期间真实开展的活动成果,参加活动者应确保图文内容均为原创,严禁拷贝抄袭他人作品或使用AI工具生成。一经发现抄袭行为,将立刻取消参赛资格,并由参赛者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侵权责任。
3. 报送的作品内容应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紧密围绕活动主题,突出时代特色,贴近生活实际,生动展现青年学子的爱党爱国情怀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六、成果运用
1.三个专题分别设奖,每个专题一等奖数量为参与人数的5%(上限20名),二等奖数量为参与人数的10%(上限为50名),三等奖数量为参与人数的15%(上限为80名)。
校团委将组织专家评委进行评选,优秀作品将通过微信、宣传栏、校园网等进行宣传,并推荐参加上级相关活动评选。
2.设优秀组织奖若干。鼓励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布置、督促和总结,学校根据参与情况、获奖情况对相应学院团委、相应班级辅导员给予表彰奖励,对组织工作好、活动成效突出的集体授予优秀组织奖。
七、注意事项
(一)安全至上原则:广大同学应在确保自身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就近就便参与实践。实践过程中务必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的意识,制定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保持通讯畅通,严守安全底线。各学院团委要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
(二)强化宣传推广:各院系应将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纳入工作计划,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广泛宣传活动,提升活动育人效果。校团委将在学校共青团官网、公众号平台宣传学校整体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也可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经审核后的特色活动在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附件3:“情系桑梓展新颜 青春建功正当时”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汇总表.xlsx
联系人:姚老师、柯同学
联系电话:18251644886
电子邮箱:1499704171@qq.com
共青团安徽工程大学委员会
2024年12月31日